为了帮助在大汶川地震中受到冲击的孩子疏泄心中的恐惧,重建心灵的家园,日前,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和父母必读杂志社联合主办的“抚慰心灵”特别行动启动。
首先,父母必读杂志社有针对地选择了一批能够帮助孩子化解负面心理影响、抚慰心灵、重新步入正常生活的优秀儿童图书。相信这些书能够成为父母以及从事儿童工作的教师和志愿者帮孩子心理康复的助手。父母必读杂志社已采购了其中的大部分图书近期将送往灾区,希望这些图书能帮助我们一起获得“珍爱生命、抚慰悲伤、战胜恐惧、勇敢坚强、学会关爱、面对未来”的力量。
同时,为了保证受到这场灾难冲击的孩子们能及时感受到这些优秀图书中故事的力量,得到心灵的慰籍,从2008年5月26日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将在中国之声的名牌栏目《小喇叭》(晚8:35---9:00)开设特别节目,播出这些经过特别筛选的作品,通过阅读抚慰灾区儿童的心灵。另外,从5月26日起中国之声特别推出为灾区少年新办的大型栏目《同在星空下》(9:10-10:00),以温馨的陪伴、潜移默化的疏导为主,每天将邀请一位“星空使者”,为灾区的少年讲故事,谈感受,并朗读由《父母必读》和中国心理学会特别推荐的优秀作品,抚慰灾区的少年心灵,并作为“六一”前向少年儿童的特别献礼。
配合此项行动,中国家庭文化教育研究会联合中国文化扶贫委员会,已紧急采购了一批价值17万元的收音机和电池,将尽快送到灾区孩子们的手中,以便他们能随时收听到这些动听和感人的声音。
中国心理学会副秘书长、中科院心理所韩布新研究员指出,灾后帮助孩子重建心灵家园的工作要科学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有选择地推荐阅读和播出故事,对孩子来说,其实是开启了一个自己可以掌控的心理疗伤过程。从当前灾区的实际条件和灾后正常心理反应的时间进程两方面考虑,大多数受到冲击的孩子需要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帮助。
儿童心理学专家、《父母必读》杂志副主编徐凡认为,现在,我们对孩子说要勇敢,要坚强,有时候显得特别苍白。孩子们在此时此刻最需要的是陪伴,是有事情可做,是有力量帮他们从灾难的创伤中走出来,因为人是具有社会性的。这时候,讲道理往往显得不管用,而讲故事,恰恰能用另一种声音很具体地告诉孩子,什么是勇气,什么是生命,什么是友情,我们该如何面对未来。由于所选的故事和孩子的经历有类似,又有距离,都会成为吸引孩子主动接受的因素。这样,不同的孩子会根据自己的情况汲取到不同的力量。
活动组织者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这个心灵互助的活动中来,读书、荐书,欢迎大家将曾经感动过自己、帮自己度过艰难时刻的图书告诉我们(请登陆www.fumubidu.com.cn),相信它们一定会成为灾后帮助孩子心灵重建的精神营养。